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 垃圾房采用高科技

佚名 2022-08-13

在智能应用的推动下,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提高。

占地面积仅220平方米,但每天可处理50吨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超过70%,也可降低垃圾处理综合成本的一半……在高新区精华路,借助大数据和生物处理技术,看似微不足道的玻璃房实现了生活垃圾的高效利用。

小小“垃圾房”能满足近3万户家庭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的魔力是什么?昨日,浙江青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沈丰平为作者揭开了谜底。据沈丰平介绍,玻璃房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大数据完成智能分类。从社区运来的垃圾进入玻璃房后,干湿分离可以通过破袋、机器人挑选和智能分选来实现。有机废物、可再生资源和燃料化废物逐一区分。

“除分拣外,易腐烂的有机垃圾也是玻璃房垃圾处理的关键。”沈丰平告诉笔者,这种有机垃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降低其他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腐烂时容易产生渗滤液和异味。在玻璃房中,整个垃圾消化过程由生物消化,最终实现无臭、无害、无排放。

浙江青草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培养驯化了沈丰平所说的这种生物叫青蝇。这种生物鲜虫表面无菌,适合大多数家禽、鱼和宠物食用。在消化垃圾的过程中,只需将青蝇新鲜昆虫放入饲养床中,消化粉碎的垃圾。在这个过程中,成年青蝇会变成蛹,蜕皮的壳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粪便也可以作为植物栽培的营养土壤。

“通过一系列高科技的应用,我们目前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已经超过70%。下个月我们‘基于深度学习’在垃圾分拣系统启动后,它更准确地识别各种垃圾。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有望提高到95%以上。”沈丰平说。

据报道,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垃圾分类越详细,分类后可再生资源越多,再生处理效率越高,最终垃圾填埋总量自然越少。垃圾分类不仅可以将更多的垃圾转化为宝藏,节约资源,还可以节约填埋所需的土地,避免填埋或焚烧造成的二次污染。

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家庭的垃圾收集方式还是混合收集,降低了生活垃圾中可用物质的纯度和再利用价值。如何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宁海有自己独特的招数。据报道,在宁海胡陈乡梅山村和岔路镇下凡村,每个家庭都配备了一组带有身份芯片的家庭分类垃圾桶,每天定期收集村民的垃圾,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评分;奖励积分存入账户,以换取日常消费品……

随着时间的沉淀,现在家庭垃圾分类,家庭收集,“三化”处理已成为宁海垃圾分类的日常生活。数据显示,宁海363个建制村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覆盖,其中30%进行了智能分类处理。数据显示,宁海363个建制村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覆盖,其中30%进行了智能分类处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